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500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BSTRACT Sequential reaction textures in Archaean garnet-corundum-sapphirine granulites from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Limpopo Belt document a progression from early, coarse-grained, high-pressure (P > 9.5 kbar) granulite-facies assemblages (M1) to late, low-pressure (P <6 kbar) granulite-facies sub-assemblages (M2). The stable M1 assemblage was garnet (57% pyrope; Mg/(Mg + Fe) = 62) + sapphirine + corundum + gedrite + phlogopite + rutile. Late-M1 boron-free kornerupine grew at the expense of garnet and corundum, and coexisted with garnet, sapphirine and gedrite. Partial or complete breakdown of coarse garnet and kornerupine during M2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eudomorphs and coronas consisting of fine-grained symplectic intergrowths of cordierite, gedrite and sapphirine (later, spinel). The majority of reaction textures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stable reaction sequence, and a model time-sequence of mineral facies can be constructed. When compared with a qualitative petrogenetic grid of (Fe, Mg)-discontinuous reactions in the FMASH multisystem sapphirine-garnet-corundum-spinel-cordierite-gedrite-kornerupine, the facies-sequence indicates decompression at essentially constant T assuming constant a(H2O). Exhumation of M1 corundum inclusions during M2 breakdown of kornerupine resulted in production of metastable spinel by a disequilibrium reaction with gedrite. A second disequilibrium reaction of the spinel with cordierite produced sapphirine. The operation of such reaction while pressure was decreasing (the opposite dP from that implied by the texture if assumed to be the product of an equilibrium reaction) has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reaction text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T vectors. Garnet-biotite thermometry on garnet interiors and phlogopite inclusions in corundum yields temperatures of ca. 850°C for the M1 stage. A minimum late-M1 pressure of ca. 7 kbar is indicated by the former association of kornerupine and corundum. Relict M1 kyanites reported by other workers indicate a minumum early-M1 pressure of 9.5 kbar, implying metamorphism at depths of at least 33 km (probably 38km). The high-pressur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was followed by an almost isothermal pressure decrease of > 5 kbar, indicative of rapid uplift. The P-T path is interpreted as the product of a single metamorphic cycle which probably took place in response to tectonic thickening of the crust. Such a process contrasts with the extensional origin recently proposed for isobarically cooled granulite-facies terranes.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针对以往确定矿床合理勘探网度的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矿床总利润和矿床最低总利润两个新的度量指标,提出了矿床经济合理勘探网度的概念及决策原则,且对××铁矿的经济合理勘探网度进行了实际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重庆万州的长江岸坡发育剥蚀基岩平台与陡崖,我们采用三角坡面法估计了陡崖的后退速率。采用该方法的依据是,铺垭口的陡崖下存在形成时代不同的坡面,同时该地点的地层近水平,所以我们假定陡崖的后退过程类似干旱-半干旱环境中的平顶岩屑堆地貌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前一阶段残留坡面的函数拟合,可以估计陡崖的后退距离。如将残留坡面上T3阶地的年龄近似为崩坡积的形成年龄,则计算出的陡崖后退速率大约是0.51 m/ka。这个数据表明,该地区最高的450 m的剥蚀基岩平台大约在2.3 M a前左右被长江切穿,推测2.3 M a可能是三峡贯通年龄的上限。  相似文献   
994.
气候要素栅格化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爱民  王建源 《气象》2006,32(6):111-115
为便于气候资源分析和农作物、果树等农业气候区划,在分辨率为3″×3″栅格图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相应的气候要素值,利用泰安市及周围19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分析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等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CityStar4·0平台上对泰安市年平均气温、积温等热量资源进行栅格化。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通过检验,复相关系数均在0·960以上,F检验值均大于F0·05。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在0·5℃以内;日平均气温T-日≥0℃、T-日≥5℃、T-日≥10℃、T-日≥15℃的积温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995.
气象要素场等值线图自动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业务的特殊性研制的气象要素等值线图绘制软件,通过把离散站点自动连接成符合Delaunay特性的不规则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的等值线符合人们手工绘制等值线规则,可以绘制气象要素和北太平洋海温等值线分布图,绘制海陆边界并填充颜色。通过自定义的坐标系,很好地解决了屏幕坐标与实际坐标之间的转换、地图投影的实现等问题。程序具有丰富的绘图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手工绘制各种矢量图形对象和插入图像对象,能修改对象属性,包括随意移动位置、改变大小等,可以设置各种对象的显示顺序,能设置对象为Alpha混合透明显示。图形对象实现矢量级别的无级缩放,实现精细打印功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996.
地理信息服务网格及其技术构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网格技术、W eb服务技术和地理信息服务的技术特性的分析,探讨网格技术和W eb服务技术相结合的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的构架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静力模式中水平分辨率与垂直分辨率的协调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宇迪  张亮 《气象科学》2006,26(5):530-535
本文将线性斜压适应方程组在最优三维网格C/CP下进行离散,讨论了不同的水平和垂直格距大小对解析解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格距为1 km量级时,水平格距应为100km量级;垂直格距为100 m量级时,水平格距应为10 km量级较好。  相似文献   
998.
规则格网DEM是DEM的主要表示方式,应用最为广泛,影响DEM质量的关键因素便是内插过程,包括内插精度和效率两个方面。现有的诸多规则格网DEM内插方法基本都不能兼顾内插精度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DEM的生产。本文在分析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elaunay冲突区域搜索策略的TIN内插规则格网DEM方法,并以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对规则格网DEM内插精度与效率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99.
城市空间信息规则网格与不规则网格的数据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不规则网格向规则网格进行社会经济信息转换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采用蒙特卡罗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以人口数据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将以行政区为基础采集的人口数据转换到规则网格中。实验证明,转换后的人口分布数据较好地体现了人口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聚合成不同大小的网格,能较好地满足城市微观建模和宏观社会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顾及f3项的电离层延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顾及f3项时消除电离层延迟的两种方法:用三频观测值来消除电离层延迟,直接用地磁场模型来计算f3项。提出了一种用一个三次曲面来拟合30°×40°的区域内的场强H的简化算法。用两种方法求得的电离层延迟之差小于0.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